第(3/3)页 “戴院士一开始不知道价格,就收下了,后来一查,又赶紧退了回去。” “至于昌顺,更为夸张。” “他们竟然花费一公斤黄金,给戴院士打造了一个黄金奖牌,正面是戴院士的名字,背面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字样。” 沐可欣讲述她和戴浩淼在江台,以及昌顺所发生的事。 “你这边,他们没表示?” 宋思铭问沐可欣。 “怎么可能没表示,江台要给恒达集团提供一块政策性用地,二百多亩,位于市中心,花钱都买不到的那种。” “昌顺那边,则是要把一座煤矿转给恒达集团。” 沐可欣苦笑道。 “二百多亩地,一座煤矿……” 宋思铭一阵咋舌。 这手笔,不愧是江北省GDP排名前二城市,主打一个财大气粗。 “戴院士觉得江台和昌顺的风气不好,过于浮夸,他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真要落到这两个地方,后续,必然被各种人情往来所扰。” “而戴院士最烦的就是人情往来。” “就因为不喜欢人情往来,当年,戴院士的院士至少晚评上五年,不然,他就是当时最年轻的院士了。” 沐可欣还顺带着讲了讲戴浩淼的过往。 “戴院士不喜欢人情往来,但你应该还可以吧?” “二百多亩市中心的地,一座煤矿,应该不是小数目。” 宋思铭想听听沐可欣的意见。 “确实不是小数目,可是,这里面也有坑。” “政策性用地,不能转让,各项指标卡得也非常严,并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,按照江台市的规划,那块地只能盖商业综合体,恒达集团真的接下来,相当于又要在江台城区搞一个恒达广场,对于江台市的领导,这肯定又是一笔政绩,但对于恒达集团却是没有任何意义,因为,江台市的城市规模,一个恒达广场就够了,盖两个,营收还是那么多。” “至于煤矿,当下的煤矿,可不是什么优质资产,真出了大的安全事故,实控人都得吃牢饭,我家日子过得挺好,不想担这种风险。” 不得不承认,沐可欣的商业头脑,完全遗传了他的父亲沐飞扬。 常人眼中,二百多亩的商业用地和一座煤矿,绝对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,可经过沐可欣一分析,这免费的馅饼吃下来,大概率会消化不良。